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提高复习有效性 如何上好复习课

作者:乐丽娟文章来源:教研室点击数:2041更新时间:2018-01-31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反思人:乐丽娟

复习是系统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复习,学生可以把知识梳理清楚,可以查漏补缺。通过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真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谈何容易。教师在复习课中,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效率及质量使师生日常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下面是我就“二力平衡的专题复习”一课从教学准备、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一、 教学准备

当在一周前接到开课任务后初二物理组立即对该课程的设计展开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复习课的之所以普遍认为难上主要有两个难点。

其一,复习课所牵涉到的知识点往往都是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因此在复习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是新课时所能比的,怎样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增强学生在复习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势必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经过备课组反复讨论,我们普遍认为必须要在课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并且无论是语言还是所选取的例子都要使学生有亲切感,最好再带有幽默感,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复习。

其二,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复习课上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再生成,以及习题上的不断变化,即使提到方法常见的也仅是针对解题的技巧而言。而我们这节复习课正希望能打破这一点,以知识点为基线,重点在于介绍学生一种在复习时可以用到的复习方法。而为了更还的给学生推荐学习方法,就要求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更重具宽泛性,即对学生生成性问题的出现有一个更好的准备,使教师在面对学生自主思维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情景有一个更好的准备。再者,虽然以方法论为本课程重点,然后适量精品的实际应用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任然是十分有效的。也正因此我们经过反复挑选,以一景多变,举一反三为主要思想,在每个应用中增加了学生反馈环节。

二、 课程实施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面对一群完全陌生的学生,为了体现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要表示的重点,在展开课程的同时,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时刻聆听着学生间的窃窃私语。希望通过对学生细节的观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这批学生,掌握课堂的生成性。为了具体落实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以校史为引入,在课程开始阶段就给予学生以亲切感。再通过高亢的语音与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投入进课堂。而当介绍复习方法时,就尽量以那些正在窃窃私语的学生为提问对象让其展示自己的想法,生成自己的问题,展开互动。而当需要具体物理情景时也尽量舍去

复杂的实验工具,而以学生自身以及身边具体的事物来展开情景模拟。使学生在观察情景的过程中体验了物理复习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上课的兴趣。 总体来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个情绪高涨的状态。情绪的高涨对于课程的开展带来非常有利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引导,掌握课堂的主线。

三、 教学反馈

在课堂中学生在具体应用问题上,尤其在举一反三上的反馈是非常理想的。无论在考验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情景问题的判断上,还是在利用已知方法处理未知问题的时,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面临最后几个具有一定难度,需要知识变迁以及归纳总结的问题进行反馈时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这里也看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归纳总结物理语言的能力。 而在课后展开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老师也分别对复习课该如何合理有效开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令人深思的问题。比如,有老师提出,复习课不仅仅要“温故”还在能在原有基础上达到“知新”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要区分好“规律的梳理”与“梳理的规律”两者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自生规律的整理,在复习的过程中尽量建立起知识的网络,缩短复习点之间的联系。还有老师提出,复习课的容量到底是多少较为适宜,我们在复习课是不仅要兼顾重点难点,同时我们还要关心学生的接收速度与难易分布间的关系。在处理难易度时,心理要时刻有三个基本的“纲”——学纲、考纲、生纲,只有时刻心中把握住三条“纲”,才能进一步加强复习课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通过参与本次以复习课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复习课的认识,我有了再一次的认识。相对于新课,复习课绝不是习题课,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更不是知识点与板书的堆积,在我看来,什么是复习课,复习课应该是提示学生,指引学生利用复习的方法去看待一些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精加工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材料进行一次再生产的过程。而在整个复习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的起伏,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你所设计的种种活动之中。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思维,教师只是以一个旁观者、引导者的身份加以指正或修改,或许这样更能在短短45分钟时间内把4个小时、4天、4周的内容加以包容、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