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泉州第十一中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

文章来源:泉州第十一中学点击数:1322更新时间:2018-11-06

泉州第十一中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

为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使教师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经研究决定实施“四级”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一级——校长、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学校全面制定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教研室、教研组长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组开展校本教研,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学习理论,深入研讨,交流信息。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工作。

5、根据新课程改革方案精神,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 、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区、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和教研工作交流情况,安排和总结本部门教研工作情况。

8、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9、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领导组织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学设计,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 、组织每周 1 次的备课组、每周1次的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学设计、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学生评教等。学习推广教学经验、教改经验,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做好总结工作。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内容记录。

6、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 、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8 、做好“青蓝工程”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组长督促教师每月听课4 次以上。

9、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向建立学科题库方向发展。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10、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总结工作,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研究的重点: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评课、参加观摩课等活动。

5 、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7、编好适合我校学情的校本作业。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一部分  教学能力提升倡导“三步曲”

1、教学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传一份500字以上的、质量较高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反思书面稿至教研室,教研室将其发布在课课思专栏。

2、教学提炼。每位教师就从教以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认真进行思考、归纳、提炼,可以谈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谈多个方面,从而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路。

3、教学分享。每人每年开讲座一次,讲座后讲稿及时发送到教研室。讲稿及图片由组长收集整理,把本组成员的装订成册,于学期末交教研室。

第二部分  教师教学活动倡导“五个有”

1、人人有课题(校级以上课题,校级课题不超4人)

2、人人有(带)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3、人人有(上)好课(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讲座)

4、人人有(开)课程(校本课程)

5、人人有(懂)技术(信息技术,每年五节以上,有教案、图片或录像)

第三部分  教师教研活动倡导“七个一”

1、一年一个活动主题。推进课堂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一年一个教学论坛。倡导绿色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3、一年一次成长赛事。命题,说题。(春季有各组组织,组内推荐评选优秀人员;秋季学校组织,评选校级优秀)

4、一月一次学情反馈。由各备课组组织质量跟踪考查。 

5、一周一次集体备课。由备课组组织。

6、一组一个特色项目。如社团:诗社;单词展示;校本作业等。

7、一组一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月或活动周。

8、教师应及时参加教研例会,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积极投入教学研究,落实学校教研任务。对于教研缺勤现象,按学校相关缺勤情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