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作者:刘永通文章来源:点击数:931更新时间:2020-10-04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刘永通

(福建 泉州 泉州第十一中学 362011)

【摘要】听课评课是当前中学校本教研最常态、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既是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校长掌握学校内部师生教学真实状态、思考管理细节、把握教育方向的有效手段。核心素养背景下,重建立足校本的听课评课新文化是迫切的时代课题。本文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管理实践,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探讨建构学校听课评课新文化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校本  听评课  新文化

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解决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听课评课新实践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育人文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视校本听评课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广大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听课评课本质上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前提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它对于我们知师生课堂情况、把握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校本听评课,我们才能更好地诊断本校师生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当前校本听评课工作存在的误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校本听评课的好处颇多,但当前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严重误区。

1.脱离校,敷衍了事。

校本听评课,就是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堂教学问题为指向,就是要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经过校长教师、学生的共同探讨分析,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在学校有效加以实施。平时听评课,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常常是蜻蜓点水:听课迷迷糊糊,听与不听一个样;评课敷衍了事,不能深入分析实际问题。这样的听评课既不能帮助授课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不足,也无助于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2.脱离学生,忽视素养。

传统听评课的目标定位主要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进而影响学生学。新课程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笔者认为,我们的校本听评课是否也可以把目标对准学生,通过直接改变学生的学,来倒逼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3.目标不明,收效甚微。

听评课需要听评课者具备一定的观察与归纳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些教师参与听评纯粹是应付教学常规检查,为完成听课节数任务而听评课。这种无计划、无目的、无重点的听评课,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任务性,根本不能入心入脑。

4.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校本听评课是发现学校教学问题,提高课堂实效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管理的目的。有的老师特别是学校管理者,要么喜欢搞“突然袭击式”听评课,要么喜欢搞“孤军奋战式”听评课,既不预约,也不善于协同其他领导或骨干老师一同听课研究。如果授课老师课上砸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这样除了损害教师自尊,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外,根本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此外,听课无准备,评课虚假客套;听课无目地,评课不专业;听完走人散会,不做深入不研究等也是当前听评课工作存在的主要误区

、对建构校本听评课新文化的几点思考

校本听评课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怎样卓有成效地重建校本听课评课新文化,现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以便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听课:胸有成竹

1)在听课准备上,倡导课前建立全面的听课信息支撑系统。笔者学校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设计一张听课信息名片,主要信息有:执教教师教龄、职称,信奉的教育哲学,践行的教育理念、实施的课堂模式,课型实验时间;执教班级在年级学业状况、学习风格、文化氛围、班改策略;本节课观摩目的、侧重点;观摩课适合群体;该课型运行条件、禁忌;该课型可能的副作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听课教师能在全面了解执教教师背景下更好观课、察学,能慎重选择是否移植和推广。

2)在课堂观察上,倡导近距离与学生接触,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从观教走向察学。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古训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们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课堂上学生不听、不思、不参与,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笔者听课的一大部分精力会用在观察学情上,比如在不干扰学生正常学习前提下,与小组学生坐在一起,零距离亲密接触,开展基于第一现场、基于证据的学情观察,聚焦每个学生的个案。这样,听课者就能有序、随机选取观察小组、对象,采取描述、定量方式重点关注、记录学生的学习样态。

2.评课:有的放矢

1)建立面向授课教师的评课模式。一般说来,只有在授课者最近发展区内,让授课者能够接受、乐意接受并愿意今后尝试、改进的指导、建议才是效益最大化的议课。通过对传统评课的观察,笔者发现以往的校本评课通常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当哑巴的多发言的少、说优点的多讲缺点少、重复别人观点的多能讲出新意的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学校提出了“31”评课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参与观课的若十人以下人人必须发言,超过十人以上的重点发言;发言时不准重复别人观点;更重要的是讲别人一个优点,同时要说三个缺点不足或急需改进地方,简称“31”议课。同时,规定了如下议课流程:首先,整理各自议课记录,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变无准备即兴发言为有思考的系统发言;其次,执教人谈体会,即自我反思,主要讲设计理念,成功地方、遗憾地方;再次,同事“31”议课,即同伴互助;最后,专业引领,请首席教师给予提升、总结、理论引领;最后与会每位教师要根据这次教研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写二次反思。这样,从原来人人都不愿发言,变成了争着抢着发言;变说正确废话或用万能语言发言为有针对性研讨争鸣发言,提高了评课质量与品位。

2)创设向学生直接反馈的评课模式。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评课不能忽视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研究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评课者除了直接向授课教师陈述学情记录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向本组学生反馈小组学习样态,对存在问题从学的角度提出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班级反馈观学情况,同时提出急需改进的建议、对策。

3.效果:厚积薄发

校本听评课新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不显著的过程,不过这种新文化一经形成,就能发挥持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之所以倡导建构校本听评课新文化主要目的是要达成以下三个效果:

1)校本底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彰显个性。在校本听评课新文化中,我们所要重点建构的个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特色。通过校本听评课,我们能够发现本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系列的思考与探索,找到解开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困境的钥匙;二是教师本色。教师工作的“主战场”在课堂,通过听评课,我们才能更真实地了解和理解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独特,包括其独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水平。这样,教师就能互相取长补短,教学管理者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三是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立足点在于对学生个性的把握,听评课中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通过对听评课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归纳,学校能较好地制定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2)素养落地。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因此,校本听评课活动也需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改进。笔者学校在校本听评课新文化中,主要是通“5个转变”来实现素养落地:在教学目标方面,从关注三维目标向关注核心素养转变;在教学内容方面,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转变;在教学活动方面,从关注探究向既关注探究又关注实践的转变;在教学方式方面,从关注释疑解惑到关注激疑生惑的转变;在教学评价方面,从关注评价的促学功能到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的转变。

3)教学相长。有效的校本听评课是打通教学相长最后一公里通道的先进工具,能够带动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进而助推学生主动发展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当然,学生在自由平等而不脱离实际课堂上获得的发展,正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前行的动力。

总之,听评课学生全面发和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只有立足校本建构听评课新文化,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代,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方明英.《高校校本微课资源建设与听评课的互助研究——基于微课的网络听评课视角.辽宁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年第11期

[2] 齐学红 张蓉 吕林海.《“复讲复评”:U-S合作背景下的教师听评课模式——一个五年校本扎根研究的行动反思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9期

[3]陈秀勤.《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以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本评价系统开发与研究为例.教育(周刊).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