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分析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实践要点

作者:刘家兴文章来源:点击数:427更新时间:2020-10-06

分析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实践要点
2020.9《教育科学》  刊号:CN 50-9221/G

刘家兴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362011

摘要:数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和重点,为了提高学生们在这一知识点上的学习水平,教师将数学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基于此,文中对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实践要点进行分析,为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史;高中数学;数列教学;实践要点

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列教学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数列知识不仅体现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而且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以看到,也就是学生们学好数列知识,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行处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内容其实是整个阶段的基础部分,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基础牢固,教师会将与数学历史相关的内容等融入其中,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优化和完善。同时,还可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在开展时的有效性,为数学数列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保证。

1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主科之一,数学学习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最终高考成绩,所以学生们日常学习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所以学生们在学习时,很难对这些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如何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日常教学时,教师将数学史作为出发点,对新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导入,这种方式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对数学相关概念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在《集合论》的知识内容教学中,由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比较陌生,很难理解,不仅学习兴趣比较低,而且学习成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将数学史作为课程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向学生们简单介绍有关集合论的发展历史。集合论最初的出现,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后是在十九世纪末期,由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创立[1]。这一基础上与现有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分析,发现教材中将康托尔的中心思想全部都真实的反馈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数学史的应用,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们对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措施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课程导入环节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正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要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必须要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给学生们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让学生们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这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在前期课程导入环节,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计数现象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阿拉伯数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如何计数。这种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讨论兴趣,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们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多,所以在回答该问题时,会提出利用石头、打结等方式进行计数[2]。教师可以与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结合,将本节课教学内容对应的数学史引入其中,向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古希腊时期,当时没有任何的纸、笔,毕达哥斯拉学派的数学家在面对这一现象时,经常会在沙滩上对各种数学问题展开研究,利用画点或者是利用小石子对数字进行表示。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对应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猜测这些图片分别代表的数字是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描述其中的特点,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通过数学史在课程导入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相关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融合和利用,有利于实现数学情境的创设,同时还可以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2内化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们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探究过程,是学生们可以不断加深对各类知识了解和记忆强化的重点。学生们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以及强化中,教师要适当将数学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们对各种新知识结构、概念等进行快速的消化和记忆,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利用[3]。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与数学史的融合,将数学知识的具体生产过程、演变历史等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学习。

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与学生们的学习现状进行结合,适当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泰姬陵的相关图片。泰姬陵是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图案非常奇特,传说陵寝中有大小相同的圆宝石镶嵌三角形共100层,每层的宝石数量分别对应层数,正好形成一个等差数列。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可以计算出泰姬陵总共有多少宝石吗”。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等差数列相关知识进行计算,同时实现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对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结语

    数学数列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数学史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实现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保证课程导入环节具有有效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思璐,韩嘉业,姜浩哲.第八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1):93-97.

[2]田春芝.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38(02):253-256.

[3]周远方,冯定应.优化教材训练系统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以修订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单元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8(2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