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在数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黄祥嘉文章来源:点击数:379更新时间:2020-10-06

在数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泉州第十一中学      黄祥嘉

发表于《高考》统一刊号CN22 1372/G4  20189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先生一语中的:“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这样介绍“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关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笔者以“构造法求数列通项”这一课题,阐述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理解。

例题1、数列{a}满足a=1,a=a+1(n≥2),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

本题的解答为:

解:由a=a+1(n≥2)得a2=a2),而a2=1-2=-1,

∴数列{ a2}是以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a2=-(      ∴a=2-(

但是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构造数列,理由何来?即数学抽象的原理是什么?原型在哪里?学生一头雾水。在此本人以为不妨将一串常见的数列“1,3,7,15,31,63........”先抛给学生,让学生探讨这样数列的通项特点,能否得出其通项?许多学生都能发现,原来:将原数列每一项都加上了1,就能构造新数列“2,4,8,16,32,64.......”,从而得出新数列的通项为2n,所以原来的数列应该为2n-1.此时我请学生小组总结性的告诉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具体做了什么,才得出了原来数列的通项呢?“通过加1构造一个已知的数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这时我再次抛出问题a=a+1这个递推关系中anan-1在递推关系中存在怎样的运算,具备了怎样的关系呢?是否大胆的猜测它们是否也是加上了哪个数构造而成的呢?这时小组合作的学生们就各抒己见,有的说是1,或是2 等等。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如果认为anan-1(即每一项)都加上了k,即an+k与an-1+k就得出了新数列为bn=an+k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an+k)=an-1+k),打开重新整理得到a=a-k=a+1,从而得到-k=1,这样k=-2由此我们找到了需要加上的数是-2,进而可解得。在这道问题的分析上充分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为此我继续给出问题,若将数据进行改变:数列{a}满足a=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是否能解决呢?是否能总结出这类问题的共性呢?这时大家围绕新题与例题进行了解答和总结对比,原来两道题目其实是一致的,具有a=p a+qp≠1,pq≠0)这样的特征,所以总结有:一般地,形如a=p a+qp≠1,pq≠0)型的递推式均可通过待定系数法对常数q分解法:设a+k=pa+k)与原式比较系数可得pk-k=q,即k=,从而得等比数列{a+k}。这样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我仍觉意犹未尽,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例题2:已知数列满足,求.请大家观察本题与例题1是否有关联?这时学生似乎感受到题目的悄然变化,纷纷指出q的位置不是常数,是函数。“那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常数就好了!”,“好的,我们就把它变成常数吧!怎么变?做怎样的运算?”“除!”大家异口同声!“很好!”“那大家试试吧!”很快有学生就提出问题“老师,我有疑惑这样式的递推很别扭啊!没有规律!

“那大家看看,怎样才合适呢?”“,就整理成”那就构造bn=,是一个公差为,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并且bn=n,所以an=。迁移、划归的能力悄悄地在学生心里形成。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我认为善于启迪,引导探究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在每一堂课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营造思考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黄祥嘉:高级教师,泉州第十一中学教师,高二年段长,泉州市教坛新秀,洛江区优秀教师,洛江区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从教21年,具有丰富的初高中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累计担任班主任年段长19年,发表多篇论文于CN、市、区各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