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庄俊华文章来源:点击数:400更新时间:2020-10-06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庄俊华

                    《基础教育论坛》CN  2019年7月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和深化,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会使教师失去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会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相关阐述,第一:使学生把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可以通过把握关键词的方式来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相似事件的学习。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性的思维方式。第三:注重课外活动的举办,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开展辩论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

关键词  高中历史;思维方式;策略研究

前言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更加动态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获取多样的知识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倘若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够扎实,则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不能有效凸显,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做到学以致用;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把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1抓住关键词,获取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

    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学习思考中所造就的,只有对基础知识了解透彻,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深究。掌握课本教材的核心内容,首先需要抓住教材的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能够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显示事件的逻辑思维,可以使事件简短化,使学生易于学习易于掌握[1]。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关键词法,可以将冗长杂乱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将基本的知识框架在学生脑海中建构,例如中国的近代史就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可以简短概括为一种性质,两种矛盾,三条线索,四大阶级,五股思潮等等。

1.2通过比较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学习

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将对比法的学习方式传达给学生,对比法不仅可以用于类似知识之间的比对,还可以用于相差较大的知识之间的比对,学生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比较相似知识之间的不同点,比较相差较大知识之间的类似之处。对比法在方便学生记忆的同时,也增加了历史学科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能力。例如在学习割据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有封建割据,北洋军阀割据和工农武装割据三部分[2]。封建割据主要指的是封建社会地方割据,形成于中央集权较弱的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三种割据形成方式及背景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通过对比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有记忆情境,印象深刻。 

2增加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思维方式的培养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可以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重要很多,问题的提出代表了思维的活跃程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同时也是思维培养的动力。解决问题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提出问题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3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辩论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的学习,就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所见所闻中确定选题,进而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同时也获得多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七七事变这一课题的讲解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组,包括一是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二是七七事变后日本的暴行;三是难忘耻辱;四是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然后依据课题的需要展开研究,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多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所谓专题辩论,是指通过选准辩题,最大程度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的选择方向就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引导,提前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如撰写辩论词或者辩论的注意事项等,减少辩论过程的阻力。教师也要向学生讲清展开辩论的意义,将一定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当学生在认真准备辩论材料,积极解决问题时,辩论的输赢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教师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基于课本大纲的内容,再加上专题性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代教育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的需要,教师需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利用关键词凸出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比法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设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曾宪伟.品趣明理,活学活用——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J].才智,2014,(22):136.

[2] 陈卫.回归真实,成就博古通今的有用人才——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211

[3] 林丽珍.方法与观念的思考——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点滴[J].探索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