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对于泉州十一中的办学理念的解读

作者:校长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125更新时间:2007-10-20

对于泉州十一中的办学理念的解读

泉州十一中  黄振华

一、对于办学理念的理解: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一所学校逐渐生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它既指导着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也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待。

二、学校办学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

办学理念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它是学校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南。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为此,我们针对学校所处教育背景、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师资水平、生源素质等因素,组织了全体行政成员,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展开讨论,努力把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及学校传统,力争做到先进教育理论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使确立办学理念的过程,成为全体教师发掘历史传统,重新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总结办学经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外部背景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泉州市和洛江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飞速,变化日新月异。伴随着泉州中心市区东扩、海峡体育中心、泉州第一人民医院新址、闽台五金机电商城、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迁入及商品房的大面积开发等,这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对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校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的、具有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学校自20009月创办至今仅有七年多的历程,属泉州市区公办学校中起步最晚,办学时间最短的学校,但在洛江区委、区人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历任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学校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逐年攀升,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占地85亩,建筑面积22552㎡,可容纳教学班42个。现建有教学大楼1幢、实验楼1幢、学生公寓2幢、设有独立的图书馆和学生食堂等设施,有400M标准运动场一个,篮、排球场5个,足球场1个,基本能够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但是学校的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藏书量、多媒体教育设施及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育资源还相对比较匮泛。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从一般层面衡量,具备基础性办学的条件;从较高层面衡量,尚需完善。特别是由于学校位于洛江城区中心位置,属泉州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与市区其他达标的兄弟学校相比,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及社会影响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2、生源状况: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和二区(洛江、丰泽)交界地带,加上历史形成向往名校和老校的就学习惯,作为新建校招生划批区域所属的社区基本属于农村。学校现有学生1480多人,初中根据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的原则,唯一的生源来自万安开发区所辖的六个社区,高中学生主要来源于万安开发区、双阳街道和河市镇三个乡镇和虹山、马甲、罗溪等乡镇的少部分学生。由于学生主要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常有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也给管理与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

3、师资状况: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业务精良、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 122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拥有硕士学位1人(在职进修教育硕士3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98.4%。教师职称结构:高级教师19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4人,教师队伍年轻化、优质化,日益发挥出泉州十一中师资的效益和示范作用。

4、管理现状: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书记处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统揽全局,行政各部门在校长统一领导、管理下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工作。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根据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制订《泉州十一中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泉州十一中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泉州十一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泉州十一中年度教职工考核实施办法》、《泉州十一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泉州十一中教师业务素质量化考评细则》、《泉州十一中班主任考核方案》等若干文件,确定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

(三)、办学传统和优势

1、历经七年办学历程,学校遵循“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逐渐成才的育人理念,逐步形成了敬业、博爱、奉献、奋进的教风,立志、文明、善学、向上的学风,团结、勤奋、创新、进取的校风。七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培养了三届高中毕业生和四届的初中毕业生,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学校

2、德育工作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细节的自律、他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学生自我服务日、“十八岁成人仪式”及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既形成了德育工作的特色,又发挥了很好的效益。 

3、教学工作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背景形成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教法灵活,引导得当,学生基础扎实,进步迅速,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区之首。

4、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鼓励教师培训进修和学历升级学习。另一方面,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目前,占全校专职教师2/3以上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集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学校注重不断建设符合时代精神,既有十一中特色,又有实效的管理保障体制;大多数管理职员、工勤人员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意识较强,效果显著,较好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及教师、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相对滞后,部分教师、干部、职员的理念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和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办学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的要求差距较大。

2、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步伐缓慢,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缺乏。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常抱怨学生素质差;在科研探索和课题研究上不积极、怕吃苦。部分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一直是在督促、提醒下完成,显得有些松散、拖拉。大部分青年教师有潜力,个人素质较好,但努力目标不十分明确,业务水平提高还不明显。同时客观上也缺少锻炼的平台,没有很好地营造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和积极竞争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各科的教学成绩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明显。

3、在外延发展逐步得到扩大的前提下,因为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如何保证在数量扩充同时又不影响到质量提高的课题迫在眉睫,内涵发展的目标、思路、措施、途径等需要有清晰意识和方法,学校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没有优势且处于更为不利地位。

4、制度创新不够,激励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活力不足,各项学习、工作规范,各种管理、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5、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配套不全,开发意识不强,管理不善,目前尚无法或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急需加强管理,予以添置、配套和整合,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

三、对于“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解读:

  第一、关于“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解读:

一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强调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服务意识;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家长的利益为本,强调学校和教师为家庭、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前者有利于管理者能够深入到一线教师当中,了解老师们的工作、学习情况,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也尽量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后者有益于干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家长、教师的关系,使学生在良好、健康的学校环境中发展。

(一)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个学校办学能否成功,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先决条件。对于教师和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学校管理靠的不是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而是管理者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

1、在新教师的培养方面

引进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标准就是“高品质、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对于刚刚从事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弱点是不熟悉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比较弱,经验不足,专业思想容易动摇。为此,在参加工作前期,要求他们增加各种学习和锻练的机会,比如代课、代班主任、参加教研组活动、教学交流活动等,一段时间后,让他们根据目前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想法,做一些特色的观摩课,让他们在心理上、组织教学经验上有所准备。新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后,学校还举行拜师会,让有经验的老师做他们的师傅,加强对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其中包括帮助他们备课 ,听试讲、评课、指导批改作业、分析学生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指导班级工作等等,使他们很快地成长。每过一段时间,还举行新进教师座谈会,新进教师汇报近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领导认真听取汇报,并提出改进措施。新教师在未转正期间,每学期必须作两次汇报课,一次在学期初,一次在学期末,学期末的汇报课完全由自己独立备课实施,以便能够看出他的进步情况。除了在教学方面对他们加强指导以外,对他们的专业思想以及师德的教育也不能忽视。我们组织安排他们和学校的老前辈及著名教师进行座谈,感受师德的高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带领他们走入基层及边远山区,感受教育者的社会重任。

由于工作到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工作扎实,思想稳定。他们很快融入原有的教师队伍中。

2、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

对于骨干教师,学校本着鼓励、培养、严格要求的原则。为了鼓励老师们能够积极地向骨干教师的标准发展,除了在待遇上、职称、评先上对他们倾斜以外,还特别重视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进修和考察的机会。而且,及时让他们总结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树立典型,使他们尽快地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特色。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搭设了诸多的发展平台,已经形成了人人争做骨干教师的氛围。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性强,目标明确,措施到位。骨干教师的管理首先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化、制度化、个性化,通过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带动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专任教师12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9.8%;其中高级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4%。教师队伍有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骨干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一线教师人数的14.48%。

3、在干部队伍的培养方面

干部队伍本着在培养中选拔,在选拔中培养的原则来进行,个人道德品质是否过硬是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干部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外,还要在组织和指导能力上有突出的表现。

干部的选拔要经过领导充分考察,进行民意测验,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参与竞聘的教师进行竞聘演讲,再由考核小组和职工代表提出问题,并进行答辩,然后由考核小组投票,最后由校长聘任上岗。学校现有校级领导班子是2004年由区委面向全省公开招聘组建而成的;20077月,又对教务处、总务处及教研室三个处室的正职主任实行公开竞聘上岗。领导班子健全,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科、年龄结构配备较为合理,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有6位是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既要重视选拔工作,更要重视他们的培训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外省市或外区的研讨信息,鼓励他们外出听课和学习。这些学习和交流活动,无疑使教育教学干部以及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经验,提高了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还经常召开了包括教研组长在内的管理干部培训会,主要目的是第一,以科学化管理为指导,在提高管理干部思想水平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第二,学习我校以及外校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能力。第三,确定各部门常规管理工作的具体项目以及相应的记录、评价指标和措施;第四,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我们提出了对管理干部的五项必备的素质要求:第一,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热情协作;第三,管理工作扎实到位,不敷衍了事;第四,敢于做事,敢于创新;第五,工作要有艺术性。

每学期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对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使他们制订计划的水平、落实计划的能力和管理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个人管理经验不断丰富。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一二三四”即“围绕一个核心、构建两条主线、实现三方联动、形成四育网络”的德育工作框架。即把“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建立以教育和教学两条主线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模式;成立关工委和家委会,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 ,齐抓共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立体网络。

2、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坚持不懈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劳动、卫生等教育;强化督查力度,落实考评制度,让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学校做到了“六有”:纸上有字、墙上有图、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站、台上有戏。学校团委构建“一体两翼”(一体即团组织,是主体;两翼是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配合政教处积极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每年举办“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举办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整个校园呈现出健康、活泼、向上的喜人景象。目前正在进行的校园绿化建设更突出园林化、人文化,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更浓的校园环境。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创建心理咨询室,开设阳光热线、阳光信箱,出版《心苑》小报,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身心的养成。

5、加强德育研究,构建学校德育特色。学校开发和使用《毒品预防教育》《魅力泉州》等德育校本课程。创建洛江区法制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展、专题讲座、征文比赛、广播影视、网站报刊等形式开展法制安全、革命国防等教育;加强课题研究,定期举办德育研讨观摩、经验交流会,汇编典型案例、德育论文,“自我服务日” 和“十八岁成人仪式” 活动成为省优秀德育案例。

6、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体验成功过程中逐渐成才”的育人理念,以推进新课程教学实验为契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全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抓两头促中间,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62007两届高中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分别为92.93%、89.67%,两届平均为91.30%;高中会考合格率分别为98.31%、99.36%,两届平均为98.84%;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分别为达87.07%、92.11%,两届平均为89.59%;20062007届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分别为95.0%、80.1%,两届都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本科上线率高居全区第一。

第二、关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解读: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一方面,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意向,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是我们全新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根本基础。

教育不能不讲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要求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需要。然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经济繁荣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我们不赞成偏离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也不赞成只强调社会需要而否定、扼杀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只注意统一性,不注意差异性;只强调服从,不鼓励创造;只有禁锢,没有自由;那么,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肯定都是不利的。

“个性发展”的理念,正是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深刻认识基础上的自觉选择。“个性发展”摒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不尊重个体,不给学生选择余地的传统模式,既抓共性发展,又抓个性发展,鼓励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去通过个性特长的尽情发挥而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发展和培养学生特长,扬长促短,扬长带短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教育选择。扬长教育是充分信任学生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得到自信的教育。扬长教育是减轻学生最大的负担——担心学习失败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乐趣,变厌学为乐学,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教育。

现代科学发现: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一生只使用了其10%的大脑潜能。这就是说,还有90%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学生的潜在能力。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积极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实践证明:充分地信任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期望,既是有效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坚定自己信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由于学生先天素质的差异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必然造成学生在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也造成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为此,学校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逐渐成才”的育人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帮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每位基础较差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三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有129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其中20077月我校十名学生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荣获团体银奖,其中3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6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此外,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认真组织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力求做到“多用几把尺子衡量学生”,即评价内容全面性;让学生和家长积极有效的参与,即评价主体多元化;给学生展示个性潜能的机会,即评价过程发展性;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即评价目的的激励性。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智力品质而已。

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从一个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清晰的办学理念中,能够解读出学校所具有并达到的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价值观以及教师观的先进程度。我们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规划、高远的目标可以引领学校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可持续地发展。它像一面旗帜,激励全体师生为此奋斗;他像一块磁铁,凝聚着全体师生心声。我们有责任给我们的学生创造一种撒满七色阳光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同学的潜在长处,在我们学校都能得到开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附:泉州十一中的校风、教风及学风

校风:团结、勤奋、创新、进取

教风:敬业、博爱、奉献、奋进

学风:立志、文明、善学、向上